《电子元件与材料》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2019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28.1%,规模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5G、复兴号高铁、国产大飞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十三五”期间,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宝贵机遇,稳住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赢得了先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一段时期制造强国建设也作出明确部署——“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建设制造强国,我们拥有充足的底气。长期以来,我国具备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条长、配套能力强、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传统优势。最近一些年,我们通过持续努力,在轨道列车、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部分领域收获了先发优势,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在自身规模扩张、孕育形成新产业的同时,也推动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克服成本压力、应对环境约束,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轨道稳步前行。总体看,中国制造的实力更强了、结构更优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了。
建设制造强国,既要坚定信心、持续推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也应找准差距、辨清形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找准差距,才能明确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部分领域的产业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例如,我国手机、汽车、家电等终端产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已经领先世界,产能和销量也很可观,但在重要元器件、原材料、先进设备等一些领域,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迈向制造强国,需要我们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迎头赶上、弥补差距。
辨清形势,才能从容应对。从国内看,通过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制造业供给对需求的匹配度更高了,同时也要看到,需求始终在变化——一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与日俱增;二来,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会加大一些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快市场优胜劣汰节奏,也会倒逼一些优势企业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供给水平乃至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持之以恒地为制造业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让中国制造更多从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汲取养分、在供需良性互动中跃上新台阶。
从国际看,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保持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畅通,要求我们追求“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上下游同参与、产学研齐发力,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尽快在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进步。相关政府部门要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大企业特别是处于下游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应强化风险意识、发挥关键作用,带动和支持其他企业融通创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开放脚步,与其他国家一道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爬坡过坎殊不易,奋力登攀勇向前。“十四五”时期,让我们一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巩固筑牢实业根基,让中国制造这棵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1日 18 版)
上一篇:赣湘产业园电子元件PCB项目研讨会暨宇柏林产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