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有空战与地面战,还有一种无形的电波战。
比如,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大家应该记得他说过的那句话:“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而王成手中呼叫用的那台步谈机(便携式小型无线电台),其实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军用电台,它的研制人,是童志鹏院士(2017年12月19日去世)。
当时,中国的电子工业百废待兴,战场上沟通军情所用的步谈机大多来自从敌军手里俘获的老旧装备,无法满足前线战事的需求。为此,童志鹏在考察了当时从国民政府手里接管的天津、南京、重庆三座无线电厂,了解国内电子工业实际生产水平后,经过无数次实验、试制,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在克服了生产设备简陋、元器件和原材料缺乏等种种困难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代军用电台,并迅速装备前线部队,成为我国志愿军中装备最多的一种电台。据童志鹏回忆,该型步谈机产量超过8000部,作用距离超过15千米,从工厂直接送到战场,受到部队的广泛欢迎。比起美式电台,它具有轻便省电、信号覆盖范围更广、更清晰等优势,为保障志愿军战场通信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本文所要讲的,则是志愿军与美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更为直接的一种电波战,即雷达干扰与反干扰。
美制SCR-270米波雷达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雷达兵,1950年他们奔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一部部雷达(苏制PYC-2、п-3A型雷达,日制四式、313型雷达,美制SCR-270、602型雷达)如同为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安上了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粉碎敌人“绞杀战”和打击其空中力量的防空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空军战斗英雄韩德彩曾高度评价雷达兵在空中对抗中的作用,认为它“神奇地为空军指挥员提供无限的空中能见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军指挥员的眼睛”。
但是,另一方面却是美军对我们雷达的干扰。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处于艰苦相持阶段,美国B-29等飞机持续对鸭绿江两岸我方运输线狂轰滥炸实行“绞杀战”,并施放电子干扰,使我军预警雷达不能发现目标,引导指挥雷达不能引导战斗机进行拦截。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美军具体的干扰措施。
最初美军实施的是瞄准式干扰,即每架B-29飞机携带ARQ-8噪声干扰机,它产生的信号输送给 AM-33 大器,放大器将干扰机的输出信号从30瓦放大至150 瓦.。为了将干扰机调到需要干扰的雷达频率上,每架飞机均携带 APR-4 接收机和 APA-11脉冲分析仪。根据史料记载,美军轰炸机从轰炸进入点到目标大约 40 英里的航路上对雷达实施瞄准式干扰。
后来,美军又采取箔条干扰。美军当时的自动箔条投放器有A-1、A-6等多种。A-1较老些,是1945年投产的,有4种投放速率,最高可达每分钟96包。A-6是瑞安公司针对A-1的改进型,有6种投放速率,更适合大量投放箔条。用来对付米波雷达的 RR-3A/U 箔条包含 3卷箔条,每卷有 0.5 英寸宽的箔条400 英尺。另一种箔条是对付微波雷达的 RR-20A /U包。内有 根不同长度、宽 0.35 英寸的箔条。通常由连续跟进的轰炸机以每分钟60包的速度投放。
美军APR4雷达信号接收机
当时的干扰有多严重?
美国飞机从日本东京一起飞,志愿军的雷达就受到美军干扰,变成了“瞎机”,一会全黑一会全白,反正就是侦查不到敌机。
紧急形势下,志愿军前线部队要求后方火速支援采取对策,排除敌方干扰。
时任军委通信部部长王诤亲自率队火速赶往中朝边境防空部队雷达站,看到了雷达受干扰情况,于是下令:“不解决这个问题绝不回去。”
这里,我们要提到另一位院士,他就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张履谦,当时受领任务的就是他。
在简易的雷达站里,张履谦一待就是10多天,从第一次接触实战的雷达设备和技术资料,到请教雷达技师直至终于摸清这部雷达的原理和结构。之后,他和站里的技师们一道反复琢磨试验,成功研究出几种抗干扰措施,并且在缺乏无线电器材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创造性地用麻绳牵动罐头盒铁皮改变电路电容,做到了快速改变雷达频率,用“小罐头盒解决了抗干扰大问题”!
上一篇:手机里的日本元器件,远不止摄像头芯片和屏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