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材料

汽车电子后视镜专利技术分析 

来源:电子元件与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0 前言

电子后视镜用电子摄像头取代车外的物理后视镜将汽车盲点区域的图像传递到车内的显示屏上面,如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包括电子摄像头和显示屏、电源接口,技术核心为图像处理技术,摄像头的信号输出接口经信号线与显示器的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显示器的电源线和摄像头的电源线均与电源接口相连通,显示屏能够将电子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显示给驾驶员。具有结构小巧紧凑,降低风阻系数,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小,视野盲区小,显示视图智能切换,行车更安全等优点[1]。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是汽车电子后视镜向的集成化、智能型,多功能方向发展基本支撑条件[2],推动了电子后视镜技术从传统影像、CMS(摄像头监控系统)替代传统光学后视镜向临时调整视野(场景随动)发展,其专利技术发展也密切相关。但电子车外后视镜发展仍然受到两方面影响,首先是摄像头和显示屏价格昂贵,因此目前只适合在高档车型上装备,其次是交通法规限制其使用,中国和美国这2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尚未立法批准该技术的实际使用,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由于汽车电子后视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电子后视镜技术取代传统物理后视镜将会成为趋势,已有较多国家正在为电子后视镜的应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图1电子后视镜原理图

本文对汽车后视镜专利申请的申请地区分布、申请量趋势、申请人分布现状、技术分支分布,明确汽车后视镜相关专利的分布状况,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制定研发策略及实施专利布局时提供参考。

1 电子后视镜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本文采用IncoPat(合享新创专利数据库)作为检索分析工具,检索数据范围为全球中英文专利,检索时间范围为2020年7月之前,采用汽车和电子后视镜两个关键词,制定了检索策略:(汽车+automobile+vehicle)*(电子+electronic)*(后视镜+(rear-view mirror))进行检索,将检索结果结合汽车技术领域特色词逐条排除与本文内容不符的杂质后,对国内外的汽车电子后视镜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申请地区分布、申请量趋势、竞争对手分布现状、技术分支分布等情况。

1.1 电子后视镜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截止至2020年7月,经过检索并去除杂质后得到国内外相关专利211件,最早的专利申请日期为1970年2月18日,申请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德国、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日本,申请数量依次为150件、12件、11件、9件和7件。

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1-2011年,电子后视镜的专利申请量较少,均低于5件,处于无趋势状态,说明该阶段处于该技术的技术萌芽期。从2012年到2018年,得益于汽车工业的井喷式发展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电子后视镜相关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2018年达到了45件的峰值,该阶段属于电子后视镜的高速发展期,中国作为专利申请量最的国家,其专利申请趋势和全球趋势相同,也从2012年到2018年逐渐增加。2019年和2020年由于专利公开滞后性的原因,导致数据不全,但预测其增长趋势仍将延续。

图2电子后视镜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1.2 电子后视镜专利竞争对手分析

电子后视镜专利申请人有140人,中国和外国申请人分别为103和37人,近5年来后进入的申请人较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图3可以看出,有关电子后视镜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申请量排名前两位的均为国外申请人,德国的奥迪公司申请13件,爱尔兰的康诺特电子有限公司申请9件,这与国外汽车工业起步较早密切相关,从数据库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奥迪公司专利主要涉及触摸屏幕(5件)、反光镜(4件)和图像捕获(4件)等技术特征,而康诺特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主要涉及镜面和图像捕获(6)等技术特征。此外,排名第三到第十的申请人均为国内申请人,主要为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8件,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6件,中国台湾的徐瑞宏申请5件,其他申请人申请量均在5件以下,主要中国申请人的专利主要涉及图形用户界面(42件)、后视镜调节开关和折叠机构(22)等技术特征,与国外申请人相比,中国专利在后视镜机械结构上申请有较多专利,属于外观结构上的设计,在核心技术上有待加强。表明中国在电子后视镜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较强,但相比外国,中国电子后视镜申请人较为分散,申请人主要为电子技术领域企业,但车企、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布局较为欠缺。从竞争态上看,企业在该领域进行专利布局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奥迪公司和康诺特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外企业,国内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专利壁垒,国外主要申请人较为集中,应注意防范专利壁垒,可见图像捕获技术是主要申请人重点研发的技术

上一篇:刍议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